股骨头的“公敌”
33岁的杨先生是青岛某外企的销售主管,事业上春风得意的他近来却愁眉不展,原来经常膝关节疼痛的他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这让他颇受打击。医生询问病史后认为,长期饮酒是他患病的罪魁祸首。
“股骨头坏死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疑难病症。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大类:外伤性股骨头坏死常见的原因是股骨颈、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非外伤性骨坏死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因素为酗酒和使用激素。还有些骨坏死发生于十分健康、没有风险因素存在的人,叫做特发性骨坏死。”李金松说,大部分股骨头坏死病人患病时年龄在30-40岁之间,股骨头坏死最后严重破坏股骨头、髋关节,有严重的致残性。
李金松说,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效果有很大差异。但由于股骨头骨坏死病人患病相当长时间后才出现症状,一开始可能时有时无,大多数病人起初常常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增生等,当出现明显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想到是股骨头坏死去拍片确诊时,往往已经出现大面积坏死或塌陷,延误了治疗时机。
认清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对于早期诊治非常关键。气温稍有降低双腿就感到寒冷,特别是对空调、电风扇特别敏感的人,应考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若同时还伴有腰部、某侧臀部、腹股沟区、膝关节部疼痛,活动多时出现酸痛、无力、易疲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生活中要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冬季在冰雪地行走时注意防滑,治疗某些疾病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激素类药物,改掉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
秘方偏方不靠谱
家住济南市历城区的高先生3年前因车祸导致右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留下了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不想再挨一刀的高先生通过各种途径找了不少“祖传秘方”、“高科技成果”,可病情始终不见好转。疼痛难耐之下,他终于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李金松介绍,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特效药物,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基本都是辅助性的。中药虽然可能有效,但会因临床辩证不准确、用药时间不够、坏死程度有别等因素影响差别很大。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仅仅可能起到延缓病理进程的作用,对于坏死是早期、坏死范围小、病人体重低、没有其他基础或免疫性疾病,而且能够坚持用药治疗的患者,股骨头坏死可以在长年保持稳定,较少发展成骨性关节炎。
“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介入或减压手术是有效的。患者通常会在介入或减压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甚至症状消失。但股骨头坏死病绝对不可能因为一次减压或介入治疗就从此治愈,需要配合系统药物治疗,而且要在确诊后的3-6个月内减轻肢体负重,否则坏死病灶会发展扩大。且治疗期间要严密检测坏死进展速度,必要时进行植骨类手术治疗,防止股骨头塌陷。”李金松说,对待坏死发现晚、已经塌陷变形,或者经过药物治疗股骨头继续塌陷变型的患者,建议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儿童患病不可盲目手术
周女士发现以前活泼好动的儿子康康最近不喜欢活动了,走起路来还有些跛脚。带康康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后,诊断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呢?周女士很疑惑。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扁平髋,临床上多见于4-8岁,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5倍,截至目前,原因不明。儿童可能会以髋膝关节疼痛和步态跛行而看医生,经过X线拍片检查,发现股骨头破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股骨头上有下肢发育生长的骨化中心——股骨头骨骺,它的坏死会引起股骨头和整个髋关节形态的变化。”
李金松说,儿童股骨头坏死与成人股骨头坏死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经过由缺血发生到股骨头塌陷变形的过程,过去很多对本病认识不足的医生,治疗手段多倾向于“成人化”,将减压术、滑膜切除术、血管植入术、死骨刮除术用于患儿,甚至建议患儿换股骨头。其实,这些手术用到儿童患者身上反而会引起股骨头变形加重。对于股骨头没有变形的早期患儿,应限制患肢负重,防止股骨头变形,可以采取支具、口服中药制剂等方法,使患处得到休息修复的机会。如果发生了变形,只要股骨头形态与髋臼外缘对应比例相差不大,仍然可以继续治疗观察。一旦股骨头变形重,而且发生股骨头包容差,应该积极手术治疗,通过人为干预促使股骨头和髋臼向“和谐”与“吻合”方向发育。由于治疗观察期限为发病时到18岁成年,时间较长,家长要调整好心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
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容易在运动时造成髋关节脱位、骨骺滑脱,导致股骨头挫伤,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家长也应引起重视,仔细观察孩子的行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