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健康教育
讲解术后晚期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和后果,引起重视,主动配合;劝吸烟者戒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方法。
患肢的观察和护理
①术后抬高患肢,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要求下肢高于心脏水平面20度~25度。②每日定时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同健侧肢体比较,并做好记录。③严密观察患肢末稍血液循环,如肢端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④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切口敷料无菌、干燥;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观察引流情况,保持有效引流。⑤术后避免在患肢多次静脉穿刺、输液、静推刺激性强的药物,特别是大隐动脉的穿刺部位,以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害。持续滴注不超过4g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硫酸镁溶液外敷,同时重建静脉通道,减少对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⑥认真观察和判断患肢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必要时对患肢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有无血栓形成。
向病人介绍功能锻炼的目的及作用
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情况下,早期积极协助和指导患者在床上功能锻炼,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静脉淤滞。方法是给予逆肢体方向按摩,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加强踝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等收缩运动,一般从3~4d开始,循序渐进。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的方法是:将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足跟稍离床即可,把腿抬高到适当高度一下(3~5s),放下再抬起,反复练习至不疲劳,5~l0min/次,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
及时应用药物
按照医嘱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等,阿司匹林0.3g每日2次口服,低分子肝素钠(海普宁)5000IU皮下注射。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果断给予相应的溶栓药,如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皂苷类药物应用。加强静脉通路的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穿刺,同时要保证病人的液体入量,防止血液浓缩。
医用弹力袜(抗血栓梯度压力带)
是一种经特殊设计,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医疗产品。其科学原理是借助于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即由脚踝处渐次向上递减,收缩小腿肌肉以对血管腔加压,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防止下肢静脉淤血,确保下肢静脉血液的良好循环,使患肢沉重、腿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很快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