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性骨折的损伤机制
爆裂性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属不稳定型骨折,以胸腰段最常见,系指轴向压力加上不同程度的屈曲和/或旋转力作用于脊椎产生了上终板的骨折以及椎问盘的髓核疝入椎体,导致椎体自内向外的粉碎骨折。骨碎片后移进入椎管是爆裂性骨折的特点及合并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按照Denis三柱理论,爆裂性骨折属于二柱或三柱骨折,特别是强调后柱在稳定脊柱中的作用。
X线平片征象及椎体后缘线在诊断爆裂性骨折中的价值
在爆裂性骨折中,X线表现为椎体前后缘高度减少,呈“楔形”改变;椎体后缘变形,骨折且骨折块突入椎管,椎间孔间距扩大,椎板纵向骨折,侧弓弯曲/移位或棘突距离增大。正常椎体后缘线在侧位片上应清楚可见,呈完整的弧形,椎体后缘断裂,移位或成角就属异常。
CT诊断爆裂性骨折的价值
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脊椎三柱解剖结构,骨折部位和骨折线的走向,能直接显示椎体和椎弓根骨折,易了解椎体矢状方向骨折线和椎体上、下缘粉碎性骨折,还可明确骨碎片移位,椎管狭窄程度,骨性椎管形态,脊髓受压情况,并进行CT分型诊断。
X线平片与CT轴扫的比较
X线是爆裂性骨折的基本诊断方法,检查简单、价廉、诊断较准确,接受的X线量少等优点使患者容易接受,但由于影像重叠,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对椎管内骨片与神经根、脊髓、硬膜和椎管空间观察有着显著优势,并能进行CT分型,可作为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依据,同时为判断椎管受压原因和程度提供了可靠指标,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但不能显示韧带损伤情况。椎体压缩、脱位程度及水平骨折线的显示需要影像重建。 |